测量血压需要注意的地方,是医学教育网搜集收拾的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有关常识,期望对学生有所帮助。
(1)血压可随季节、昼夜、环境、情绪等影响而有较大波动,有时相差甚大,因此连续察看血压升高幅度、波动范围、变化趋势才有较大临床意义。
(2)低于12岁的儿童(尤其是3~6岁以内)、妊娠妇女、紧急贫血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以第四期(声音忽然变小而低沉)的汞柱数值较接近舒张压值。
(3)血压测量时柯氏音第二期有时为无声,称为听音间隙,这种现象可致使高估舒张压或低估缩短压的错误。
(4)重复测量血压时应将气袖完全放气2-3分钟后再测或放气后嘱被检者高举上臂以减轻静脉充血,如此可防止听音间隙所致使的错误。 (5)柯氏音第四期约持续5-10mmHg,若大于20mmHg时,应将变音时的汞柱数值和声音消失时的汞柱数值分别记录之,如160/90/68mmHg.若仅有变音而无声音消失时,应以变音的汞柱数值为舒张压。记录形式应为110/75-0mmHg.
(6)血压计气囊的宽度应为被测肢体周径的40%(测上肢血压时成人用气囊宽度一般为12~14cm);气囊长度约为被测肢体周径的80%(60%-100%)。气囊太短或太窄易致血压读数偏高。
(7)某些状况下(如多发性大动脉炎等)应双侧上肢血压对照检查;主动脉缩窄时,应测下肢血压;若疑有体位性低血压时,在患者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可测量其卧位、坐位和站立位时的血压值,但应在体位变动2分钟后测血压;血压计仍应与心脏在同一水平。